Jul.14.2013

淺談活動攝影

就攝影最純粹的幾個意義來說,其中一個最為人所廣泛應用的,就是利用照相機替日常的生活留下記憶的痕跡。以日常為主題的攝影,最普遍的便是現今充斥在社群網站上的打卡照、食記、與合照等等。而用來記錄這些照片最實用的媒介,卻往往是使用品質良莠不齊的手機。並不是說手機不可以擔當此責任,反而就實證來說,手機或許是最適合生活紀錄的媒介。然而,當我們對生活記錄的需求提升到了另外一個層級,手機甚或一般的數位照相機也難以應付了。

我要說的便是針對大型活動側拍的活動攝影。此次淺談一方面作為分享經驗,一方面作為一次檢討。

活動攝影,泛指所有針對一次特定性活動所進行的一次攝影計畫。此攝影計畫的目的在於完整的紀錄整起活動之前因、過程與後果,且以不干擾活動之進行為原則。舉凡婚禮攝影、運動賽事攝影、典禮攝影等皆是。

而今天所要談的則是層次較低,卻也較貼近生活的活動攝影。最實用的例子,便是七八月暑假大量舉辦的各種營隊活動。七八月之間所舉辦的營隊,包括公益性的兒童暑期夏令營、偏鄉營隊、收費的夏令營、到許多高中生參與的大學營隊。

針對此類活動攝影,作為活動之「相官」、「攝影師」,有幾點心得與檢討可以分享給大家。

 1.如果可以,參與活動(營期)之籌備與計畫

替活動側拍,與平常帶著相機街拍、抓拍不同。除了活動花絮以外,整體活動是作為一次性的成果展示,攝影師所負責的對象是活動之負責人而非攝影師本身。不能帶著自己只是來捕捉某些一瞬間美好的心態前來,而是要通盤了解整個活動進行之步驟與時間地點,才能掌握好自己應當在哪個位置準備。儘管所有攝影最終的目的都是重現過去某一瞬間的美麗,但活動攝影第一目標在於完整的紀錄,因此並不會給攝影師太多猶豫與考慮的時間。

2.熟悉手中的器材

儘量不要在活動前一刻才拿到器材,最好的情況是你本身就相當熟悉手中的器材並能運用得當。如前一點所示,活動進行期間沒有多餘的時間讓你熟悉器材,為了因應千變萬化的活動現場,知曉如何迅速調整你手中的器材以做出相對的反應是基本功。

這裡粗淺的僅以照相機來談。使用器材的攝影師,務必了解自己使用的鏡頭焦段與機身能力。在營隊活動現場,最常遇到的難題便是出入室內或者必須在許多昏暗的場合拍攝。攝影師務必要了解手中的相機堪用的ISO數值區段,以可容忍的ISO值為基準,考量現場進行活動的性質,在快門速度與光圈值中取得平衡。

因此能夠迅速的切換「快門先決」與「光圈先決」模式也是一個基本的條件之一。快門先決模式適用應用在運動之場合,假若活動現場的情況是動大於靜,使用快門先決模式較能快速因應拍攝主體的動作,並清楚凝結目標。相對的,光圈先決模式則多應用在特寫與合照。拍攝特寫時,使用大光圈則能將主題跳脫於背景,營照淺景深的效果;拍攝合照時,要記得縮小光圈才能將所有人納入景深之中。

在拍攝活動攝影時,推薦使用的鏡頭是變焦鏡頭。根據攝影師能力,最好的選擇自然是搭配一個恆定大光圈之標準變焦鏡頭與一個恆定光圈之望遠變焦鏡頭。由於活動側拍以不干擾現場為原則,變焦鏡較定焦鏡有使用上的彈性,儘管攝影師受限於一隅,也能拍攝出不同距離感的照片。

由於活動攝影有許多拍攝合照的需求,鏡頭的焦段中涵蓋廣角端是相當重要的。由於拍攝之場合經常受限於場地,攝影師退無可退,拍攝目標也擠無可擠的情況所在多有,若能搭配廣角鏡拍攝合照是相當實用的。但原則上考慮到廣角鏡周邊變形之情況,在拍攝時也儘量不將拍攝人物靠近邊緣,而是集中於畫面中央再作裁切。

3.了解鏡頭語言

攝影的其中一個目標,是以一張照片涵蓋大量的故事於其中。如果可以,我們自然希望活動攝影的每一張照片都能達到這個水準。但是活動攝影的精神在於替所有參與活動的人留下紀念,這個精神在營隊活動中尤其重要。因此活動攝影經常會陷入大量拍攝,分散開來檢視卻經常不知所云的情況。有時候會為了替個人留影,而忽略了整體的故事性。

因此我們不能將活動攝影之成果分散開來檢視,而應當視作一組一組的組圖,並且利用這些成組的照片來重現活動的現場。

這裡引述著名婚禮攝影師郭哲維先生的一句話:「廣角鏡是敘事的語言;而長鏡頭是特寫的語言。」分別掌握廣角端與望遠端所呈現出不同的視覺特性,以此來描繪現場。利用呈現現場整體氣氛的廣角構圖,搭配特寫鏡頭的細節,方能完整記錄當時之故事。

 

不可轉載
墨比陳
FLiPER MAG 專欄作者 基礎技術性的攝影是非常容易的,幾乎已經普及普見於台灣。但關於攝影的教育、攝影的欣賞以至於針對攝影的論述、攝影的書寫卻是台灣非常缺乏的一塊領域。相對於古典的藝術品、畫展或當代的公共藝術、多媒體藝術,關於攝影藝術作品與新聞紀實的攝影作品的展覽卻乏人問津,或者令觀者卻步。我想要呈現並進行書寫的便是關於攝影的邏輯以及影像與文字兩者之間敘事的思辨。攝影,作為人使用特定的工具進行對世界刻意的觀察。文字在這裡的出現,是在影像自身已經意義充備的前提下,對其的補充陳述。
FLiPER MAG 專欄作者 基礎技術性的攝影是非常容易的,幾乎已經普及普見於台灣。但關於攝影的教育、攝影的欣賞以至於針對攝影的論述、攝影的書寫卻是台灣非常缺乏的一塊領域。相對於古典的藝術品、畫展或當代的公共藝術、多媒體藝術,關於攝影藝術作品與新聞紀實的攝影作品的展覽卻乏人問津,或者令觀者卻步。我想要呈現並進行書寫的便是關於攝影的邏輯以及影像與文字兩者之間敘事的思辨。攝影,作為人使用特定的工具進行對世界刻意的觀察。文字在這裡的出現,是在影像自身已經意義充備的前提下,對其的補充陳述。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