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23.2019

將閱讀時的情緒具象化,透過插畫家 Jun Cen 的作品看見現代社會的孤獨感

Editor's Note
插畫家 Jun Cen 為文章創作,以平靜柔美的畫面訴說現代社會中常有的焦慮、孤獨、窒息感,讓文字有更加生動的畫面感。

當你閱讀一篇文章時,腦中是不是也會浮現出一些畫面,一些難以名狀的情緒?如果這些情緒都能被美好地具象化,又會是什麼模樣?來自廣州的插畫家 Jun Cen 目前深耕紐約,常與許多書籍、知名報章雜誌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合作,為文章內容加深更豐富的想像空間。

大學時期專攻版畫的 Jun Cen 即使現在的創作方式換成電繪,還是能從作品中看見版畫的身影。以相近色的色塊展現柔和的線條,平靜之中又帶著一絲抑鬱,這其實也是 Jun Cen 擅長的繪畫主題 —— 孤獨、恐懼、脆弱。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Devil's pool for Tavel+Leisure

A post shared by Jun Cen (@juncenart) on

Jun Cen 的系列作品《 Text Me 》描繪現代人生活中手機與網路普及之後,本應拉近彼此的距離,卻相反地成為無形的焦慮與空洞不見底的寂寥。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Text Me" for @wetransfer

A post shared by Jun Cen (@juncenart) on

 Jun Cen 與 NBC 合作的作品,表現一個需要心理治療的男孩。表面上看似若無其事的人,打破防護罩後才能看見那個在黑暗中不停掙扎求生存的生命。

除了平面創作外,Jun Cen 也開始嘗試一些動畫的製作,保持開放的狀態,替自己吸收更多的養分。為《紐約客》雜誌裡收錄的文章〈Why We Sleep, and Why We Often Can’t〉創作,表現現代人經常失眠的原因是資訊爆炸,以及自己給自己的壓力,畫面中大城市的女子即使到了深夜還是被街上的光影與車流干擾著,同時一旁的手機還在閃爍不停,詮釋黑夜裡另類的孤獨感。

《紐約時報》的文章〈 What Does It Mean to ‘Look Like Me’? 〉探討現今大家都在說「做自己」,那什麼是「做自己」?在電影院裡,大家經常對劇情投射自我,那麼你眼中的電影人物是你自己?還是你渴望成為電影裡的人物?現代人經常被影視文化和音樂潮流影響而迷失,不要把銀幕當成一面鏡子而是把它當成一面畫布,每個人手上都有一支筆刷,沒有人可以決定你要畫甚麼,那就是做自己。

 Jun Cen 曾說:「為故事繪圖一直以來都是插畫最大的探險。」故事和圖畫就像是兩個平行時空,閱讀完故事之後,不只是根據文章觀點創作,而是去透視並挖掘自記的經驗與想像,思考自己能給予什麼,讓故事更加躍然紙上。

更多 Jun Cen:websiteIG

不可轉載
Zoya
想像力和好奇心就是超能力
想像力和好奇心就是超能力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