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耍廢嗎?《懷哲的 Podcast》10 分鐘心理學分析你是何種耍廢!

Editor's Note
人人都有耍廢過,每次耍廢完都有滿滿的罪惡感,但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其實這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此篇介紹兩種耍廢模式,來看看你是屬於哪種耍廢型的人吧!

每次上班完回家後就直接躺在床上滑手機,不知不覺過了一個小時?又或者明明有一堆報告作業要交,卻還是打開了 Youtube 開始看起搞笑影片嗎?(編輯我本人就是這種狀態)人人都有耍廢的經驗,那種既罪惡又無法抗拒的誘惑,就像一桶免費的炸雞在前面,香氣四溢、鮮嫩多汁,怎麼好意思拒絕呢?

耍廢是一種防衛機制,為了讓自己的內心不受到傷害

一位在美國華盛頓大學主修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台灣留學生懷哲,同時也是《懷哲的 Podcast》的主持人,在他的〈賽克與瑟西〉(psychology and sociology)其中一集頻道討論關於耍廢的 10 分鐘心理學,說明「耍廢是一種防衛機制,為了讓自己的內心不受到傷害。」首先他認為要先定義耍廢:現代人口中的耍廢,意旨並沒有在做正事,也不是在休息充電,而是在浪費時間做一些無意義的行為。而在他的觀察下,他認為耍廢又分兩大現象:

1. 無意義的耍廢

舉個例子,你有沒有過周末一整天什麼事都不想做,只想癱在沙發上打開電視吃著零食,等到意識到時間已經很晚了,罪惡感突然襲上,覺得自己今天耍廢了好久?你認為自己毫無生產力可言,意志力不足所以沒辦法抵抗誘惑,因而覺得自己在耍廢。其實這有可能是因為你已經一整天用盡心力,身體和大腦都告訴自己已經不能再用功了,所以你會不自覺地想要趕快放鬆,是身體提醒你該休息一下才能打氣精神。你只是想放鬆,但因為有罪惡感,所以放鬆這個行為就變成了耍廢,而耍廢罪惡感越多,復原力就會越低,由其放鬆是以多媒體產品的娛樂方式為主,是現代人無意義耍廢的最主要原因。

為什麼本來應是正面的休息充電,會因為心理因素,瞬間變成負面的耍廢心態呢?原因有很多種,有可能是因為一種無形的壓力,或許來自長輩曾說過:「現代年輕人都草莓族⋯⋯」的言語壓力,或許是在現代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每個人都在追尋一個美好的生活樣貌,在社群媒體上互相比較而間接產生的心理壓力⋯⋯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一個人沒辦法好好放鬆,反而因罪惡感的產生而越陷越深。

2. 推延型耍廢

拖延型耍廢則是類似一種逃避心態,舉個例子,有沒有過考試前一晚還是忍不住打看影集看到半夜,隔天考試沒考好,安慰自己:「沒關係,是因為我這次沒有好好準備考試,如果我昨天沒有耍廢的話,一定能考更好!」又或者是明明有堆積如山的待辦事項,你卻還是選擇逃避要做事的當下,並拿出手機滑了好幾個小時耍廢,當截止日期剩最後一天時,你才趕緊開始做,結果若沒有想像地好,便告訴自己:「要是我提前開始準備,肯定不只有這樣的成績,下次再好好努力吧!」有沒有發現,前兩個例子最後都會對自己講出一些後悔的詞語:「如果⋯⋯就⋯⋯」、「要是⋯⋯一定⋯⋯」,這就是所謂的「拖延型耍廢」,讓自己對不好的結果有藉口,主動的進行自我放逐。

除了觀察到耍廢的事實,更重要的涵義是他滿足了防衛心理,心理學家稱之為自我束縛(Self-Handicapping)人類自我束縛的行為約在 20 世紀後期吸引了心理學家的注意,他們認人會在某些時候耍廢是有目的性的, 也就是說耍廢不是一種被動的心理狀態,而是一個「主動」的行為,為了達成一個表面上看不到的目標。因為自己從來沒有真正的努力過,所以永遠不知道自己最好的階段在哪,讓自己活在希望之中。通常沒有自信的人會用這種方法保護自己,讓自己不受傷害。

在聽到這個心理學分析之前,我不知道原來耍廢還有分類,從心理學去頗析自己的潛意識行為和心態,進而找到源頭去改進,非常實用同時也很有趣!若是屬於第一種「無意義的耍廢」的人可能就要試著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以達到真正的休息;而屬於第二種「拖延型耍廢」的人則要增加對自己的信心,讓自己成為有自信做好事情的人,才不會淪於拖延,並事後後悔。

如果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不妨聽聽《懷哲的 Podcast》,深入淺出地講解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社會學,不論是對自己的行為分析,或是了解人際關係的互動等等都有很大的幫助。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不可轉載
Mandy Pan
文字是我的家人,藝術是我的情人,小三還在開發中
文字是我的家人,藝術是我的情人,小三還在開發中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