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31.2019

「最簡單的迷路,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一覽「查無此人 ── 小花計畫展」,一同追尋腦中消逝的記憶

時間是記憶最大的敵人嗎?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相信大多數人是肯定的,長大後,我們離開了家獨自去闖蕩,繁忙的生活讓人無暇顧及過往的一切,很多事悄悄在消逝,等我們發覺時很多人事物便改變或不在了。

上個世紀最傷的一顆心,是「有家歸不得」;這個世紀掉下的第一滴眼淚,竟然是「無家不得歸」。── 策展人方序中

「查無此人─小花計畫展」是設計師方序中於 2015 年有感屏東老家眷村面臨拆遷命運,生活記憶逐漸消失,於是發起以「回家」為概念的計畫,喚醒大家對在地文化的保存意識。

台北當代藝術館展 2 樓展出的「查無此人── 小花計畫展」,方序中邀來五月天瑪莎擔任音樂總監,集結林強、魏如萱、五月天阿信、茄子蛋、李英宏、家家、HUSH、告五人等音樂人創作歌曲,並邀請眾多不同領域藝術家來創作,期望透過音樂重組搭配光影、互動等視覺感受,喚起大家逝去的記憶。先前我參觀了這個展覽,很喜歡其中的涵義便想和大家分享展區裡的 11 個作品。

57328164_2416816385004595_2288455701699231744_o

一、土地的吟唱:《台灣是個好所在》

一踏入這個空間,便看見好多個重複的畫面在逐格播放,藝術家黃邦銓希望讓觀賞者像置身底片夾中,透過生活的吉光片羽和喃喃自語式的聲調情境,漫開一種鄉土的古韻情懷與在地的近身親切感。

在整個空間中聽到的背景月則是音樂人林強和許志遠汲取臺灣「傳統民謠都馬調」和「電子合成樂器」製成的一首台語歌,搭配著身後藝術家蔡孟閶描繪老家的系列作品,提醒著大家共同珍惜台灣這塊土地。

incomplete memories-2
藝術家黃邦銓的環景影像裝置作品
incomplete memories
藝術家蔡孟閶一系列描繪老家的作品

二、為逝去留念:《隱形的紀念》

歌手阿信以電話簿黃頁為例,講述對於時代下必定會遭淘汰的事物我們就將它留在回憶中,並以他很喜歡的一首歌「隱形的紀念」來表達這樣的想法;然而在這裡聽到的版本很特別,只有簡單的吉他聲、打擊樂器再搭配明和電機所使用的「文庫樂器」,也就是蒐集世界聲音記憶的系列樂器,讓音樂感覺像是回歸了最質樸的對話。

配合著音樂的律動,可以在放置文庫樂器的平台上看見漣漪的波動,同時整個空間有阿信與明和電器負責人大大的動態投影畫面,讓我在這個展間裡特別能感受到臨場感。

1 8
明和電機使用一系列文庫樂器伴奏著
1 9
文庫樂器是一個藉由樂器製作以收集世界各地聲音記憶的項目

三、接受失去的過程:《很難很難》

歌手魏如萱有很多首知名的歌都是疊字例如「好嗎好嗎」和「晚安晚安」,對於她來說疊字是種強調。面對親人、寵物的離開,大多數的人要適應真的很難很難,從這首歌中聽到的其實並非傷心,而是一種時間進行的速度感,帶我們慢慢接受那些失去。

而藝術家團體豪華朗機工以「光」作為詞意連結的氛圍營造,追憶他們離世的團員以及感懷城市變奏中消逝的人、事、物,試圖帶入生命流動的意象。透過動力機械裝置,光球順著音樂在空間中飄移,光落在家窗,就像是為歸家人而留的一盞燈,表現出科技所不能取代的記憶與情感。

60004492_2457277360958497_1559765795003695104_o
藝術家團體豪華朗機工以「光」作為與歌曲詞意連結的氛圍營造(圖片取自小花計畫粉絲專頁)

四、人的離散:《回家》

相信大家對順子的《回家》肯定都很熟悉,這首歌完整詮釋了離家人的心境,更可以說是貫穿整個展覽的核心歌曲。瑪莎將《回家》重新編曲,由家家厚實嗓音的聲線演繹關於家、漂流以及和原生土地分離等糾結的心境。在整首歌曲中可以聽到現場的環境音,藉由混音技術將旅人與火車的記憶風景,由聲音串起穿越鄉村、城鎮、都會與跨域的空間記憶。

和前幾個展區不同,這裡必須戴上耳機並搭配觀看由曲倩雯所做的視覺動態影片,影片中以堆疊的紋理、觸動深層的感知面來講述著多重交疊的離散敘事,呈現出她對臺灣的山、海、離別與尋找的視像詮釋。

1 4
曲倩雯以堆疊的紋理、觸動深層的感知面來講述著多重交疊的離散敘事

五、時間的一點遺憾:《小事》

這件作品位於廊道的樓梯間,這裡沒有音樂,只有劉若英本人的對白,訴說著她對於時間的一點小遺憾。就展覽脈絡而言,前面四個展間彷若是一個序曲的開端,而劉若英的聲音故事與之相應的即是文句書寫上的逗點,短暫停頓之後轉進敘事脈絡的延續。

1 1
劉若英的對白在這個空間中訴說著她對於時間的一點小遺憾

六、心中的牽掛:《親愛的____》

經過前面的四個展間後會進入一個大空間,在最中央便佇立著一個巨大的人像投影。此作品的主角便是方序中的外公,而他也是「小花計畫」至今五年以來作品裡的核心人物;以方序中外公的影像來詮釋時間的變化,指涉了每個人皆有長輩或思念的人,藉此角色讓每個人省思自己存在的由來與價值。

另外也可以發現此作片指向了的五個方向便是其餘五個作品的位置,引導著觀者逐一聆聽另外五首作品。

1 5
以方序中外公的影像來詮釋時間的變化,指涉了每個人皆有長輩或思念的人,藉此角色讓每個人省思自己存在的由來與價值

七、傳統文化的失傳:《有前無後》

台灣很多傳統文化都面臨著後繼無人的情況,其中便是紙紮。音樂人李英宏在樂曲上汲取不同年代的音樂記憶,運用多樣複合曲風的節奏與旋律安排,將紙紮傳統文化對極樂世界的想像、對至親的悼念的寓意,轉化成舞曲派對的新意象,因此在燈光上我們也可以看見藝術家齊振涵與李嘉泉想呈現復古舞廳的感覺,不管是外觀的冷光線條、內裝新舊混搭的紙質包材或是迷你旋轉燈。

紙紮屋的造形上,新興糊紙文化則遵循「傳統紙紮靈厝工藝」的古法製作,其住宅型式從傳統廟宇、三合院的漢式紙厝,逐漸走進現代化的臺灣「樓仔厝」,發展出獨特臺式混搭的糊紙工藝文化。此外紙紮屋大多由正面觀視,這個作品的背面留白有著「有前無後」的傳統隱喻,同時也意指厄運不會接踵而至。

58461865_10157332275383408_8959195371641241600_o
將紙紮屋轉譯成復古舞廳的新意象

八、兒時的想像力:《我夢見了小叮噹》

茄子蛋在歌曲中詮釋童年時期對於舊動畫的思念,也意識到自己永遠也回不到過去,透過這首歌希望提取記憶裡童年的想像力,以保存「好玩」的心態去想像這個世界。藝術家王宗欣則將空間視為一個巨大的掃描器,因此非常有趣的是只要大家站在前方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扭曲、蔓延的影像,這種超現實感就像是我們有些模糊的記憶輪廓,另外他也設置了一個無法打開穿越的家門,意味著時間是一個單向前進,只能出而無法進入。

x
此作品希望提取童年的想像力,以保存「好玩」的心態去想像這個世界

九、回顧初衷:《鹿》

《鹿》是一首告五人首寫於未出道時的歌曲,唱著對世道、對離合的感嘆,也是記述他們一路以來成長的足跡,在經歷累積後他們重新詮釋這首歌,同時是一種對家鄉潮濕黏膩的回望,也是探問在走向成熟的路上依舊珍視如昔的是什麼?藝術家吳仲倫說:「潮濕的記憶,以及關於家的記憶會在遠離家的時候持續的滾動。

也許只是家裡最不重要的、角落的一片壁癌讓人意識到時間,點醒了對家的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情懷。」為時下被科技快速進步而掏空心靈的每一個人,找回一個寧靜的出口。

1 2
以「壁癌」為發想表現對家鄉潮濕黏膩的回望

十、感官的記憶:《禁止觸摸》

雖然這個作品叫禁止觸摸,卻是全場唯一能觸摸的作品。其靈感來自於宇宙人某次觸摸喀什米爾地毯的經驗,他們有感而發地將觸感殘留的記憶做為歌曲詮釋。觸覺也是有聲音的,擅長新媒體創作的紀昀透過對位投影的互動裝置,讓觀眾觸碰牆上壓克力方塊的同時,也能在耳機裡聽見該物被觸摸的聲音,與宇宙人創作的歌曲同時融合在一起、產生變化。

這件作品反映了科技的進化以及實體物品的虛擬化,現代人的生活形態與消費習慣改變,也改變了物件的呈現方式。然而,正因為每種物件有著不同的觸感,讓我們能在各式物件上寄予不同情感,因觸覺感受而讓記憶留存地更為深刻。

1 3
透過觸碰牆上壓克力方塊的同時,也能在耳機裡聽見該物被觸摸的聲音

十一、保存美好:《大樹小花》

音樂人 HUSH 為了紀念家門口的一棵老芒果樹,以他一貫輕柔的情感特性與風格,創作了這首歌。而李霽在裝置上將芒果樹的輪廓重現於空間中,並複合其他種類植物製成似是被剝除了外衣的器官組織,以殘缺不全的姿態進入觀者的視野。

同時藉由冷藏庫回應許多時候我們使用的一些解決方式,是因為出於非自願性的方法,藉以獲得對於美好事物的暫存,之於那棵消失的樹,只能透過構築出的輪廓去臆想原來的形體與樣貌。

hush x
有時候我們只能透過一些非自願辦法將美好事物的暫存

雖然展覽中所傳達的真實事件我們並非當事人,但卻或多或少有著相似的情懷與際遇,一首首樂曲和視覺裝置像是不斷提醒著我們面對不願失去的一切,讓人在聽完音樂後,彷彿也體驗了每個人的故事。回歸初心,你不願失去的又是什麼呢?

不可轉載
章芷瑗
奇蹟只是努力的另個名字。
奇蹟只是努力的另個名字。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