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04.2019

別過著過著就忘了,點綴日常的 24 節氣故事-《百代之過客》募資計畫

也許正因為舊時科學尚未發達,古人在面對神祕莫測的自然現象時,注入更多觀察以及生活智慧,進而傳承了節氣曆法的美妙傳說,以及充滿地方特色的文化內涵,關於節氣的種種一言難盡,卻渾然天成地點綴了我們的生活日常。

然而,身為生活步調快的現代人,我們常常忘了要時刻觀察生活中的細微事物,甚至覺得二十四節氣離我們很遙遠,不過在認識了創作者冠儒的作品《百代之過客》後我改觀了。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即使我們都只是百代之過客,也要用心體會這天地的美麗萬物,以下是我閱讀過作品《百代之過客》後,最喜歡的幾個節氣。

在《百代之過客》中穿插於內容頁的符號圖像,圖像是依據各節氣的自然現象與物質文化等符碼勾勒而成
在《百代之過客》中穿插於內容頁的符號圖像,圖像是依據各節氣的自然現象與物質文化等符碼勾勒而成

春回大地,元宵就要提花燈吃湯圓-雨水

雨水,在國曆每年 2 月 18 日到 20 日之間,立春之後雪水溶化,農民開始耕種,並開始期盼有雨水之時,剛好此時雨水增多,春回大地,拂去寒冬的蕭條,也帶來了綿綿春雨,就像諺語所說的「春寒雨愈泉、冬寒雨四散」,而元宵正是這時期的節日。

漢武帝時期有位足智多謀的奇人—東方朔,某天遇見了一個名為的元宵的宮女想跳井自盡,原來元宵進宮後久不見親人,太過思念才想輕生。為了幫助這位宮女,東方朔想出了個妙計,他在街上擺了個占卜攤,但每個問事人都拿到「正月十六火焚城」的籤,鬧得長安城人心惶惶。這時東方朔便向皇上提議,「聞火神最愛湯圓,有位叫元宵的 宮女最會做湯圓,不妨請皇上供奉湯圓,並告示天下於十五晚張燈結綵、點燈放煙花,不就宛如火燒城?」

果然到了正月十五的夜晚,長安城內燈火通明,人們進城賞燈,元宵終於有機會和家人見面,歡慶一夜。這也是為什麼每逢元宵夜,會有點燈與吃湯圓的習俗。

《百代之過客》收錄節氣作品-雨水
《百代之過客》收錄節氣作品-雨水

清明節悼念逝者,也要盪鞦韆、蹴鞠翻開新的一頁-清明

清明,在國曆 4 月 5 日或 6 日,天氣逐漸暖和,花草樹木開始萌芽茂盛,大地呈現氣清景明的現象,因此以「清明」為節名。而清明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是民俗節氣又是氣象節氣的「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在這個時節,家家戶戶紛紛悼念逝者,惆悵的雨絲籠罩天空,也迷濛著每個人的臉龐;特別的是,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也有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

古人在清明就有「蹴鞠」的休閒活動,相傳蹴鞠是黃帝所發明,主要是用來訓練士兵的體能與反應力,類似於足球,不過外皮是以皮革縫製,內部則使用毛或棉填充而成。

清明是一個很特別的節氣,它是春天倒數第二個節氣,春雨洗淨了枝葉、空氣漸漸散發著泥土香,一切宛如新生的眼眸般純淨透亮,然而,此時氣候仍不穩定,作物生長容易受影響,所以在這個時節雖包容著對過去的緬懷悲傷,卻又對未來的充滿著蓬勃希望,就像萬物有消有長,有生有滅,彼此矛盾卻又彼此期待。

《百代之過客》收錄節氣作品-清明
《百代之過客》收錄節氣作品-清明

農人忙著種,端午吃粽子滑龍舟迎夏日-芒種

芒種,在國曆 6 月 6 日或 7 日,即是「忙著種」,黃河流域的稻麥都已吐穗結實並長出細芒,所以叫「芒種」,此時也是秋季作物播種的最適當時期,而端午正是這時期的節日。

大家一定都聽過端午節的故事,屈原預見故國將滅,回天乏術,所以投江殉國。古人為了不讓愛國的屈原在汨羅江受魚蝦蠶食,也為紀念他的高尚情懷,因此將米飯裝入竹筒,並擲入江水作為魚蝦的替代食物。演變至今,粽子的內餡與主食也越來越多種,北部粽多用蒸的;南部粽則用水煮,而且南北風味也大不相同。

另外,划龍舟也是端午的盛事,從「請水神」、召開「龍船會」到「接龍船」 等儀式,最後在震天的鑼鼓、喝采與掌聲中謝幕,隨後再進行「送水神」的修補儀式, 彷彿替盛夏正式拉開序幕。

《百代之過客》收錄節氣作品-芒種
《百代之過客》收錄節氣作品-芒種

我一直覺得「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是很美麗的一句話,當我們用心品嚐 24 節氣的美妙、仔細注意生活中的種種,就可以窺見宇宙的浩瀚、可以發現天堂的美妙。很感謝《百代之過客》為我們記錄下關於 24 節氣的自然現象、生活風俗、歷史故事,讓我們知道,活在這個美好世界的我們,要更用力地體會生活並愛著身邊萬物。

節氣插畫泛百科《百代之過客》溫潤集資中

百代集資圖 (1)

不可轉載
Sunshine
٩(๑❛ᴗ❛๑)۶
٩(๑❛ᴗ❛๑)۶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