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館》:以藝術之名,香港當代藝術展

生活在台灣最喜歡的季節我想就是秋天了,剛從住了四年暖陽炙熱的高雄移居回來台北,天氣絕對是不習慣的部分之一,但台北美就美在文藝氣息偏重交通又便利,能去的地方是越來越多了,今天想分享前陣子去當代藝術館參觀後的種種,當代之前在展的是,

以藝術之名:香港當代藝術展

當天我原本沒打算要去當代的,雖然身邊友人透過社群網站分享這個展覽的內容,但那一天可能矯柔造作的自尊作祟硬要特立獨行跑去北美館,結果正在策展的北美館除了先前參觀過的[台灣製造 •製造台灣] 之外,只剩旁邊花博公園可以散散步,一進入到當代館區外圍的時候,會被外牆上的大型帆布拉去目光 ,

紅白藍的帆布宇三十三位成淵高中的學生合作他們將對於台灣的個人心聲、時事見解濃縮成簡短字句,藝術家黃照達將之刻鑄在尼龍帆布上,讓參觀者看到一體兩面有喜有悲的台灣現象。

尼龍布上的內容都能讓人迅速連結畫面。

IMG_1530 IMG_1542

106 及 107 展間的一切我想身為台北長大的青年一代會非常有共鳴的,「然而世界的無情在於,天大地大就是容不下窮人」
這句話我覺得最最苦澀同時由不得你只得嚥下去認同的一句話,為了一個住所一棟房子稱家的地方,你願意付出多少什麼?又願意放棄多少?
看這個展覽的時候啊,我盯著那些仿真的銷售廣告,讓一隻腳剛踏進廣告圈的我深感,聳動文案的來源,就是世代追逐虛榮的走向,

IMG_1563

棺材,說來諷刺,有些權貴人士的桌上總會擺這樣造型的紙鎮,追逐官位,追逐財富,追啊追啊 (我赤腳不害怕(誤)
追啊追啊一個絆倒就進棺材了,棺材因死亡而產生,庸碌一輩子最後躺進一個無比陌生的木箱中,若是火葬燒一燒也就罷了,但若要永恆的躺在那只木箱中,想來還真奇怪,不如像藝術家所為訂作一張沙發棺材,坐一輩子躺進去不顯生分。
下個展間則是延續對於死亡對於棺材的想法,一個參觀者與作品互動的方式,躺入棺材吧!
我真的躺下的那刻,說什麼人生跑馬燈是老套了,比較切實的是從棺材往上看的畫面,臨摹來瞻仰遺容的親友,想到自己的媽媽會有多難過,就立刻坐起身來,多數人或許認為被動消極,只因想起世上有人深愛著你而有非活下去不可的勇氣,在我看來卻是正面積極愛存在的象徵。
看展覽,是試著理解別人對於世界,對於設計甚至是美的構想,一種累積生活厚度的方式。

不可轉載
鄒休貳日
「薪水不是目的,我只是想要足夠的錢,保持靈肉分離。」—— Dorothy parker
「薪水不是目的,我只是想要足夠的錢,保持靈肉分離。」—— Dorothy parker

更多文章


READ MORE

更多文章

READ MORE

LOGIN

SIGN UP

FORGOT
PASSWORD

請輸入你的帳號或電子郵件位址。你將收到含有建立新密碼鏈結的電子郵件。